English
普照寺记 心得清凉 休身养息 普照禅茶 都市道场 慈善事业 法物流通
寺院每一天
[日期:2013/11/30 | 浏览次数:< 返回寺院每一天
2013/11/30 8:58:02
中观思想对修学的重要性------从缘起性空说起

 

      《金刚经》云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佛说一切法皆以缘起性空为根本。它是从迷转悟的金钥匙,从生死此岸到解脱彼岸的宝筏,离苦得乐的妙药。然而佛教典籍浩如烟海,理论博大精深。总观如来一代时教,缘起与性空是佛法最基本的立足点。无论是小乘佛教,还是大乘佛教,没有不谈到缘起性空的。

      到龙树、无著、世亲时代,已正式形成了空有两大宗派主流,特别是龙树菩萨以“缘起性空”为核心创立的中观学派,对于缘起性空的教义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。

      那么什么是“缘起性空”呢?

      “缘起”是宇宙现象的原理,所谓:“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。”万法以因缘的和合而生,因缘的消散而灭,并没有实在的自体,所以其本性为空。而凡夫众生对空的认识,往往偏于什么都没有的“顽空”;说到有,认为是什么都有的“实有”。其实,佛法所说的“有”,是如幻的假有,虽有而不碍空;佛法所说的“空”,是缘起性空的自性本空,虽空而不碍因缘和合的有。即是说一切法的生成需要缘来成就,需要条件的协助才得生起。如一粒种子,要有阳光、水分、空气、人工的培植等种种因缘的和合,才能生长。又如我们人是由自己的业力、加上父精、母血等结合,而有我们人的生命体。所以说“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”。不仅万事万物的生起需要因缘条件的和合。就是诸法还灭与消亡也是需要因缘和合的,只不过是破坏的条件而已。如我们人的老病死,也是因为身体的四大不调,贪嗔痴等烦恼,而导致的。又如花草树木的枯萎,是因为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,或土壤缺肥、虫子咬食,或风雨腐蚀等,种种诸破坏的条件才造成了花草树木的枯萎。

      有这样的一个故事,说明缘起性空的道理。昔日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禅悟的那先比丘,那先比丘从禅修中证悟的智慧,出言吐语,充满了善巧方便。有一天,弥兰陀王问那先比丘道:“眼睛是你吗?”那先比丘笑笑,回答道:“不是!” 弥兰陀王再问:“耳朵是你吗?”那先比丘再回答道:“不是!”“鼻子是你吗?”“不是!”“舌头是你吗?”“不是!”“那么,真正的你就只有身体了?”“不,色身只是假合的存在。“那么‘意’,是真正的你?”“也不是!”弥兰陀王通过这些对话。最后问道:“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,那么你在哪里?” 那先比丘微微一笑,反问道:“窗子是房子吗?” 弥兰陀王一愕,勉强回答:“不是!”“门是房子吗?”“不是!”“砖、瓦是房子吗?”“不是!”“那么,床椅、梁柱才是房子吗?”“也不是!”那先比丘悠然一笑道:“既然窗、门、砖、瓦、梁柱、床椅都不是房子。那么,房子在哪里呢?”弥兰陀王恍然大悟!弥兰陀王悟了什么?“缘起性空”,大地山河,宇宙万有,都是缘起性空的存在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纵观宇宙万法,不论是内在的生命体,还是外在的自然界,法法都是缘起性空的。即是说一切缘起法都没有实在、不变、独立的自体。它并不是否定宇宙万物的存在,只是揭示出其本质是空。从而让人们舍弃空有两边的执着。    

      那么缘起性空对修学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?    

      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。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,住世四十九年,说法三百余会,无非是让众生断烦恼证菩提,出生死轮回,所说之法概括起来就是诸法实相——缘起性空。众生若能了达缘起性空,并把它运用到生活实践中,就不会贪恋执着,没有执着,就不会受苦。正如《中论》所说:“以有空义故,一切法得成;若无空义者,一切而不成。”虽说空,其实连空也不可得,因为空也是缘起的假名,若众生不执诸法有自性,空也无从说起,说空只是为了对治我们执有之病。如《金刚经》云: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  

      作为行者,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知道什么是缘起性空,更重要的是要把缘起性空思想应用到实际的学修当中。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,人生的解脱。人间佛教的推行者星云大师,之所以能将佛法推向世界,走进人群,就是因为他深悟了缘起性空之理。而且把它融入到慈悲当中,诱发出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的精神,以尽虚空遍法界的博大胸怀去容纳众生。才有今日如此殊胜遍及世界的佛光到场。可见缘起性空之理的重要性。

(明觉)